最初的地图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为金矿勘探而制作的。虽然没有美洲大陆或大洋洲地区,但世界地图的首次创建是在公元前699年左右。地图是人类在探险和战争、移动和交流、资源勘探或交易等鲜明需求的带动下,经过长时间发展的智力资产。这就是为什么在展开任何地图的瞬间,积累在其中的长时间和努力都会沉甸甸地到来的原因。
得益于计算能力的增加、互联网的发展、卫星技术的发展等,数字地图在过去30多年里包含了比过去3000年更丰富的信息。数码技术取代了笔和制图刀等手工工具领域,在地图制作上是一场革命。
“用形象表现哪里有什么”这是许多地图的共同点。由于表达所需的时间和努力大幅减少,人类可以轻松地在地图上投影更多不同的想法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,我国也正式开始提供在线地图服务。1999年12月,Daum迈出了地图服务的第一步。
#网络地图的开始意图是O2O?
综合当时媒体的报道来看,在我国民间开展网络地图服务的意图被解读为“商店信息集大成”。1997年9月,B公司通过全国营业员们表示,将收集市郡区及邑面洞单位的商店地图,并在3年内实现商业广告平台化。紧接着12月,通信企业K公司表示,只需输入商号名称,就可以在网上提供地图上的位置和周边简图的服务,将从首尔地区开始。2010年以后智能手机正式普及,成为核心商业模式的“O2O(online to offline)”概念实际上是90年代末产生的。
1998年以后,包括建设交通部(现国土交通部)在内的多数民间事业者致力于GIS(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)的构建和地图内搜索服务。以前的数字地图需要单独的软件才能使用,从1999年左右开始,在网络浏览器环境中无需单独的程序即可使用。缩小和扩大、移动地点、调整地图显示大小等变得自由,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搜索到的位置。计算能力和通信环境的发展、软件技术的进步这三个方面开始合拍。
1999年12月,门户网站Daum也搭载了地图服务。在主要PC通信和门户网站等10多家运营商竞相提供的当时地图服务中,有人预测只有下一张地图(现Kakao地图)会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吗?